本校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接受適性教育之機會,協助其充分發展身心潛能,培養健全人格,習得一技之長,期能充分開發人力資源,獨立自主生活,促進國家社會之進步發展。
(一)願景:
1.
學校在規劃過程中,以考量特殊學生的需求、特殊教育時代發展趨勢、社區特性等加以規劃,因此近程目標為「營造教學、服務、和諧與專業的優質團隊」,組織多元專業發展社群與完備特殊教育專業團隊,提升教職員專業成長與提供優質特教服務;中程目標為「在軟硬體納入合適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十九項議題,包括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提供學生多層次的學習;長程目標為「建構共融式校園環境」,以利學生、教職員與社區互動共好。
2.結合教育與醫療,發揮科際整合的功能
身心障礙者需要的不只是教育,應依專業評估之結果結合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心理治療、語言治療等專業團隊服務,對他們的幫助更有實質的效果。也希望藉由科技的進步,醫療的發達,讓中重度、極重度及多重障礙者能提升其日常生活適應之功能。近程目標為建置專業團隊完善人力,提供學生學習、生活、心理、復健訓練、職業輔導評量及轉銜輔導與服務等協助,中程目標係為發展專業社群,建立合作小組研擬教學策略與正向行為支持系統,長程目標為建立特教諮詢小組,提供校內外專業的諮詢與建議。
3.實施特殊需求學生生涯教育及轉銜服務,開拓其工作領域
依據「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為使身心障礙學生服務需求得以銜接,本校將評估學生個別能力與轉銜需求,訂定適切之生涯轉銜計畫,並協調社政、勞工及衛生主管機關,提供學生整體性與持續性轉銜輔導及服務。
近程目標為生涯教育與轉銜服務納入課程一環,在大型活動和實習課程中訓練學生交通獨立自主,此外,積極拓展實習場所,擴展學生能見度。中程目標係為學生見習與實習與社區完整接軌,建構實習與就業的橋樑,
4.結合學校與社區資源,實現學校社區化理想
「團隊合作」已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本校將逐年充實設備,跨校合作,相互支援,讓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結合,使社會大眾充分瞭解特殊教育,彼此共存共榮。
針對身心障礙者最困難的就業問題,近程目標係為安排學生至社區見習實習,培養學生在社區的獨立交通能力,認識社區的職場資源;相關活動亦與社區建立聯繫,例如本校成年禮活動與鄰近的休閒服務業者和國立臺東大學皆有合作關係;而相關專業課程亦與社區技術專長業師進行合作教學,遴聘業界專家提升本校師生教學與學習成效。
中程目標為建構與社區完善的溝通橋梁,臺東縣政府教育處協助本校與鄰近的學校資源共享,以期有更多互助互惠的良善循環;本校首長亦積極拜訪社區機構及政府單位,互通有無與意見交流。
長程目標為結合企業界、社區資源、慈善團體、社會福利機構及家長力量,依學生之能力,加以系統化訓練,以完善學生未來就業及就養;並營造校園共融環境,拓展社區交流能見度。
本校部分畢業生目前於各公司行號就業,部分就養學生安置在家及機構。臺東區工廠企業數、相關團體及家長力量相對於其他縣市顯得薄弱,故本校積極安排學生進入社區實習、鼓勵家長參與轉銜會議、促進家長與社福團體的交流等,期望能提升學生就業及就養安置率。
另外,校園共融遊戲設備的規劃與建置,預期將能進一步搭建起本校與社區居民、鄰近學校及相關機構的交流,實現學校社區化理想。
(二)使命:
1.以學生為主體,強調適性發展。
2.以教師為核心,尊重專業教學。
3.以家長為夥伴,鼓勵信任參與。
4.以社區為資源,彼此互助共榮。
5.以學校為本位,發展共同願景。